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7693919.html“怎能分别,怎能分别,笑对坎坷,相扶相携,坚强来自对生活的感谢!不能离别,不能离别,梦想舞台,从不泯灭……”这是年3月,已处肝硬化晚期、医院下过病危通的竺盛祥,在一次病情加重时,在病房里给妻子创作的《再唱爱的呼唤》。
在一次次与病魔顽强搏斗后,12月8日晚,竺盛祥最终离开我们。第二天一早,家人就遵照他生前嘱托,向医学事业捐赠了他的遗体。
对于竺盛祥或海宁老竺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他的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双脚行走的感觉,他在12年前被查出肝硬化晚期,他的妻子出生以来就没有亲眼看到过光亮,他的儿子患先天性白内障;生活给了他太多的不幸,但他一直报之以歌。作为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他生前创作了大量富于正能量的歌曲,曾和妻子把动人歌曲唱响海内外;儿子以优异成绩考入浙大;他们一家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
但他还是走了。临走时,他以手机录音表达了捐赠遗体的心愿,谱写了他这一生最后一首最美的歌谣。
世界吻之以痛,他却报之以歌
消瘦的身躯、明亮的眼睛、阳光的笑脸……得到竺盛祥突然离世的消息,很多人感到吃惊,觉得难以置信,但饱受生活磨难的他,已与查出来就处晚期的肝硬化苦战整整12年了!
57年前,竺盛祥出生于宁波北仑农村,1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自己从来没有双脚走路过。自小,他就深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所以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毕业考中专,他考了全校第一全县第四的优异成绩,但终因身体残疾落榜。
由于身体残疾,竺盛祥找不到工作,他决定以修理收音机维持生计。经常对着收音机,他对流行歌曲产生了浓厚兴趣,听着舒心,便不知不觉地跟着唱,学着写。
上世纪80年代,竺盛祥以原创歌曲参加宁波首届文艺汇演,获得了演出、创作两个一等奖,终于被当地一家标准件厂看中,当起了仓库保管员。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后来,海宁雪豹集团面向全省招收有文艺特长的残疾人成立文工团,他便来到了海宁,结识了出生以来就看不见字、却以评弹唱遍江浙沪大小书场的湖州姑娘谢晓曼。
他成了她的眼睛,她成了他的腿。他们结为连理,琴瑟和鸣,声誉鹊起,很快就因不断创作的优秀歌曲成了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成员。
他们登台表演多场,在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都留下动人的歌声。
竺盛祥还自学获得了浙江大学中文系自考本科文凭,被评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谢晓曼也荣获第三届全国残疾人歌手大赛银奖、全国首届乡镇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一等奖、嘉兴市十大歌手和海宁市十佳歌手等荣誉,被台湾媒体誉为“大陆盲人音乐家”。
然而,这个家庭“命运多舛”,儿子3个月时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随之又查出先天性小儿哮喘,经过手术和后期康复治疗,儿子的矫正视力尽管只在0.2到0.3之间,但坚强阳光的儿子也像他们一样歌唱着,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
年,他们一家还荣获了“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生命最后时刻,唱响最美歌谣
别人只听到他们动人的歌声,却不知他们默默地战胜了无数磨难。
“其实,早在年年初,他就被查出肝硬化,且已到了晚期!”妻子谢晓曼哽咽着说,肝硬化还引发脑溢血,他们多次奔波就医,病情得到控制,但之后又发生过消化道大出血、癫痫等多种危重病症。
由于肝硬化引发肝萎缩,他的肝脏只有正常人的1/4那么大。但即便在这样的病情下,他还是坚强乐观地在病房创作歌曲,鼓励家人坚强的生活,感恩社会多做公益参与义演。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谢晓曼还在他的鼓励下随残疾人艺术团外出义演,参与了10多场募捐。
“明天不可预测,今日可以把握,物质可以贫乏,心灵不可堕落,肢体可以击垮,信心不能倒下,爱心温暖心窝,笑对人生如歌……”
“病魔折磨遭大难,爱的回馈八方援。跨越命运的道道门槛,歌唱人生为大家点赞……”在病房里,他不知写了多少首这样顽强拼搏、感恩社会、热爱生活的正能量歌曲。
疫情期间,他还不顾病情恶化,写下了长长的诗歌《中国战“疫”》,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抗“疫”。
“他一直很坚强,闯过好几次*门关,医院前前后后发过至少5张病危通知单,但他的精神一直都没懈怠,对社会充满感恩。”妻子继续哽咽道。
今年9月,他的病情不断加重,原本打算做肝移植,但经专家检查评估,他的身体条件已不允许做肝移植了,在杭州做了干细胞移植。
9月20日竺盛祥生日当天,她和儿子为他买来一个小小的蛋糕,在病房里过了一个生日,并拍了一张合照,没料想,这竟成为他与亲人的最后合照。
妻子不停地抽噎着,“本想元旦后做第二个疗程的干细胞移植,不料中途病情恶化,出现了大出血。”
他不能进食,在生命最后时刻已经瘦得脱相了。但即便这样,他还坚强乐观地鼓励妻子说:“要相信医学会进步,最终会攻克疾病,可以造福像我这样患肝硬化的病人。”
“11月30日晚上8点多,他可能感觉死神离他很近了,所以当着我们的面,通过儿子的手机录下了一段话。”她打开录音,是他虚弱但很坚定的声音:
我这个病有12年多了,有时真是生不如死,前前后后算下来估计有20多次大出血,但是一次次的信念让我坚强起来。
我考虑再三,也征求了家里人的意见,我想实现这样一个愿望:一个是捐献眼角膜,这样可以让两个人见到光明,因为我对光明的理解,比一般人要深,我的妻子本身是个盲人……
还有一个心愿是把遗体捐出去,供医学研究,因为我的病很特殊,本身自己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如果人生走到最后,能够为社会医学也做点贡献,我感觉也值得。
手机里,有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最真最美的遗言,也有时不时就发出的“滴滴”响声,那是一旁生命监测仪真切的见证。似乎也是对他在人生最后时刻唱响最美歌谣的一种伴奏。
痛失“眼睛”,她会继续歌唱
时间定格在12月8日晚上7点05分,医院安然去世。
她失去了她的第二双“眼睛”,这个“全国最美家庭”失去了主心骨,他的许多朋友、歌迷失去了一位坚强、乐观、充满正能量的挚友。
12月9日上午,医院太平间里,亲人们没有放声痛哭,只是深深地静默地向他作最后的告别。“老竺,你一路走好!你一定要放心,我会坚强的。如果有来世,你肯定会很幸福,不会像今世这么受苦。”她双手合十,向心爱的他最后告白,眼角一颗大大的热泪,一直没有淌下,但已潮湿眼角。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工作人员随后赶到,儿子帮父亲签署遗体捐献的交接单。随后,他的遗体被抬上汽车,亲人们开车跟在后面,想亲自送他到杭州。
由于患肝硬化晚期,其他组织和器官无法用于移植,再加上他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的眼角膜也不能用。但他的遗体可以成为医学生的重要教材,有助于医疗人才的培训和医学的发展。
“他生前曾说‘我生了这么多年病,没有残联、妇联和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和慷慨解囊,撑不到现在。对我来说,活一天就是赚一天’,他一直对社会都充满感恩。”她说之所以要把遗体捐给浙大医学院,因为浙大是儿子的母校,也是他苦学8年考到本科文凭的学校,他对浙大也同样充满了感恩。
儿子说,浙大医学院有块“无语良师碑”,那是对自愿捐赠遗体贡献医学事业的捐献者的尊称,父亲坚强地歌唱着走完一生,他的名字将会刻在这块碑上,“我以后会经常去这块碑前看望父亲,将来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也想像父亲这样,捐献器官和遗体。”
她自此失去了她的“眼睛”,又将走向何处?
“继续歌唱!”她说,他一生是那么地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连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