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传说秦始皇有一个神奇的镜子,叫做照骨镜,
后世又管这面镜子叫秦镜,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这面镜子称之为“始皇照骨镜”。
镜子最早的记载是汉代大儒刘歆《西京杂记》,说“汉高祖曾得秦始皇方镜,这面镜子宽有四尺,高有五尺九寸。人来找镜子,人在镜子中是倒着的,如果人用手摸心照镜子,就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人腹脏哪里有病,照镜子后就知道。如果女子心中想害人,在镜子面前胆会张开,心会加速。秦始皇就是用这个镜子照宫女,如胆张心动则杀。”
照骨镜的来由,有一段这样的传说:
传说秦始皇在位之时南巡,途中,见到有人在海边打捞到一具浮尸,这具男尸是个老者,身材高大异于常人,容貌不俗,髯长过胸,肌肤白润,肉坚如铁,穿着上古之王者衣冠,漂浮在海里也不知有多久了,更不知其来历死因,但看起来依然面色如生,没有什么被海水长期浸泡的迹象,一阵海风吹来,古尸须眉悉皆飞动,和活人一般无二。
秦始皇以为这古尸是海中仙人的遗蜕,应当祭祀供奉起来,以求仙人赐不死药,但其他人则持相反的看法,秦始皇向来迷信修仙炼丹之说,他手下有许多方士,方士们都认为这是古之僵尸,乃妖物所化,一定是从南海的海眼里浮出来的,见之已属不祥,谈何祭拜求药,然后又说了这件事在什么什么时候曾出现过,象征着什么什么样的预兆,应该如何如何处理才是妥善之道。
在秦代做方士混饭吃并不容易,古代人大多都比较朴实,稍微能言会道,即被视为有才辩之能,想做皇上的顾问首要本领就是能侃,把死的都能给侃活了,秦始皇本不是耳根子软的人,但架不住这帮人说得跟真的似的,加上他对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担心海眼中浮出僵尸会有亡国之兆,既然不能加之薪火刀斧,唯有穴地藏纳,于是命三万刑徒凿穿一座荒山埋尸,铸了一尊铜兽压在僵尸上镇山,并请出秦王八镜中的“秦王照骨镜”嵌于兽头,最后封山而归。
秦汉时期,世人普遍认为铜镜可以镇压僵尸,因为当时的人对着镜子是要“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庄重严肃,衣服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齐,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赶紧正过来,所以铜镜是“正”的代表,一正能压百邪,另外镜也代表“阳”,是白天的象征,是对“阴”的震慑之力。
秦王扫六合以定天下,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国秘器,其中有八面古镜,这里面包括法家祖师铜镜,还有就是秦王照骨镜,传说这面铜镜能照视人身骨骼脉络,是一件世间罕有的无价之宝,秦始皇就将这面照骨镜连同那海中古尸,一起埋进了山里。
秦始皇回到咸阳后不久便驾崩,至于那秦王照骨镜埋在何方,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迷。直到北宋末年,有人在山上采药,忽见空中有五龙围着一座山丘相斗,最后五龙皆死,龙尸从天而坠,然而龙坠处并无死龙,只有地面裂开一条大沟。采药人惊慌之余,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附近的村民,众人争相赶来观看,只见沟中有一巨物蠕动欲出,众皆惊,以为有山鬼为害,于是纵火焚烧,火后从沟中获一铜造巨兽,牛首龟身,头上有牛角,身体是龟壳,并有七尾,尾端系骷髅头无算,形态丑恶,上丰而下杀,兽头上顶着一面造型古朴的铜镜,有人就将其献给了当时在位的天子宋徽宗。
有见闻广博的大臣进言给徽宗皇帝,称这面古镜乃先秦之物,正是史书所载的秦王照骨镜,此物为秦代镇妖之器,年久妖氛难除,不宜留在禁中,应该物归原处,按礼制重新掩埋归复原状,可宋徽宗对此镜视若至宝,不肯割舍,一直留在身边赏玩,不久之后,金兵铁骑南下灭了北宋,俘虏了宋室二帝,秦王照骨镜再次下落不明。
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也是残忍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的,照骨镜(照心镜)。据说此铜镜能照视人身骨骼,五脏六腑。可辨人忠奸。
其实,这个照骨镜是有一定的医学原理的,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人,面对一些事情,不会恐惧,甚至很冷静的时候,胆气就充足,胆囊就会膨胀,这不意味着要杀人,但是意味着不会害怕。
现在的人讲究人人平等,男女平等,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免除恐惧,古代的统治阶级就喜欢用恐惧感来治理国家,制作恐慌是一些政治家的手法。
至于照骨镜,到底存在不存在是另外一回事,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人必须莫名其妙的产生恐惧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
当一个人产生悲伤的情绪,神气不足的时候,脏腑都会枯萎无生机,肺脏都明显萎缩,耷拉下来。
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想生气的时候,整个肝脏是扩张,饱满的膨胀,所谓的怒发冲冠,也就是这样的联动机制。
当一个人恐惧的时候,不仅胆囊收缩,肾脏都会收缩。
当一个六神无主,心神不宁的时候,整个心脏的跳动就呈现出来无规则状态,没有气力,或者骤强骤弱,对有经验的人是看的一清二楚的。
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