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8岁,正值壮年,因肝脏B超提示异常查出晚期肝癌,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此前,他仗着年轻很少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几乎不做体检。他,75岁,古稀之年,体检中B超提示颈部淋巴结异常,查出早期鼻咽癌,接受治疗后生活如常,这得益于他坚持定期体检的好习惯。这是我前不久医院院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梁伟峰教授,他和我讲述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病例。医院梁院长说:“精细化的体检,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筛查身体存在的问题,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年轻、更健康、更长寿。”尽管,今年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越来越的人开始意识到精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但误区仍不少。为此,本月起浙医在线联合医院推出直播栏目,每个月的第二、第四个星期五,医院专家团队将围绕体检中常见的问题在线直播答疑。本周五(7月10日)19:30,第一场正式上线,将由梁伟峰院长和大家分享“体检怎么做才能既专业又精准?”本以为是血管瘤不想却是晚期肝癌医生叹息:如果早点发现或许还有机会48岁的王先生在亲戚开的厂里上班,勤勤恳恳。他有20多年的乙肝病史,但从没在意,复查经常有一搭没一搭,体检更是几乎没有过。王先生乙肝表面医院供图前阵子,医院复查,B超发现肝脏有个10厘米大小的病灶,考虑为血管瘤,建议进一步检查。亲戚见状,赶紧带他找到梁伟峰院长。梁院长是我国知名的肝病专家,从事肝病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结合王先生的病史,梁院长怀疑他患的是肝癌,而非血管瘤,建议做个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肝脏磁共振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当天下午,王先生所有的报告就都出来了,结果证实了梁院长的判断——右肝的病灶大小约11.8×8.7厘米,肝癌考虑。“他的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已经升高,16.69ng/ml(正常值在9ng/ml以内)。如果是血管瘤的话,AFP是不会升高的。”梁院长说,他来得太晚了,都肝内转移了,无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效果都不好。
王先医院供图
梁院长还说,虽然乙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但如果每年定期复查,坚持精细化体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即使不幸发生,大部分患者也都处于早期,治疗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每年坚持定期体检75岁老伯“揪出”早期鼻咽癌相比王先生,75岁的沈老伯(化名)是幸运的,他家住上海,年轻时身体蛮好,但上了年纪后,还是逃不过三高,也正因如此,他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