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缩能活多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红楼梦对联浅议春节如何正确贴对联 [复制链接]

1#

由《红楼梦》对联浅议春节如何正确贴对联

时髦的傻子

《红楼梦》里,诗、词、曲、赋、联、歌、偈(jì)、梦、戏曲、酒令、灯谜、信札、格言、俗语、笑话、歇后语,以及习俗、礼仪、烹饪、服饰、建筑、园林、农事、管理、茶道、医药、病理、儒释道等等,可谓华夏文化门类齐全丰富多彩,无愧于人们誉为。

本文择其一端,尽力较为全面地采集《红楼梦》里的对联。并结合这些对联,浅析一些对联常识,自然会涉及到春节如何正确贴对联。

一、《红楼梦》对联集锦

第1回联:

第1回贾雨村吟咏联:

第2回联:

第3回联:(黼fǔ黻fú,绣有华美花纹的礼服。多指帝王和高官所穿之服。)

第5回联:

第5回联:

第5回联:

第5回联:

第5回后院内室联:

第17回贾宝玉拟大观园景联:

(1)、联:

(2)、联:

(3)、联:

(4)、联:(清客甲拟联):

(清客乙拟联):

(贾宝玉拟联):

第18回作者评判引用联语:(程本似无此段此联)

第18回介绍行宫时联语:(真是:)

第18回元妃题大观园正殿联: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第28回宝玉悲感黛玉《葬花吟》联语:(正是:)

第38回联:

第40回联:

第53回联:

第53回贾氏宗祠抱厦联:

第53回贾氏宗祠正殿联:

第63回妙玉集古诗联语:

综上,百二十回本80回后尚有少许对联,未予列出。上述对联中,唯有一处出现上下联倒置的情况,即第53回联:因为出格,故脂砚斋在这里批道:曾看到有文章由此联引申开去,生发出一大篇的议论。因涉及到红楼探轶,本人比较生疏,故看得粗略、记得模糊。同时,个人以为《红楼梦》毕竟是相互传抄流传于世的,一般来说传抄者大多来自于民间,学术水平及治学态度参差不齐,究竟是作者故意为之还是由于传抄者手误以讹传讹,已经无从查对。故对上述观点的正确与否不予置评。

我国大部分地方有春节贴春联(对联)的传统习俗。春联怎样贴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结合《红楼梦》对联展开讨论。

二、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联,俗称。好多文章有、等说法,甚至专门研究对联的机构也称作。窃以为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何为?也。也就是说,是张贴或雕刻在柱子上的对联,属于对联的一种形式。说有点儿类似于,容易造成概念外延的混乱。所以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就叫。

对联分上下两联,一般是和中国书法相结合,竖排版书写,较多的时候是张贴在门的两边。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有:对联有哪些基本要求?怎样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上下联各应贴在门的哪一边才是正确的?横批及其它等。

对联的基本要求,大致上有以下六个方面(参考《联律通则》)。需要说明的是,下面例举的《红楼梦》对联是结合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尽管《红楼梦》年代没有这些语法理论,但却有一定的书面语言习惯,和现代汉语语法有诸多相通之处,现代汉语语法也是在古汉语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创新逐渐发展形成理论体系的。故觉得如此尝试也未为不可。

(一)、字句相等(字句对等)

要求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常识,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民国年间袁世凯去世,有人送了一副挽联:。上联的和下联的却,暗寓袁世凯中国人民。表面违规的对联竟然成了千古名联。

(二)、词性相当(词性对品)

上下联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或短语(词组)应当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属性,或是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具体说来,应该是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虚词中细分的种类也要词性对应。如第3回联:均是名词;均是方位词;均是名词;均是形容词;均是名词。

(三)、结构相称(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应当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具体一点,就是对联上下联相同位置上的短语(词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其余偏正结构、并列结构、述补结构、介宾结构等等都是如此。如联:(联意:座上客所佩的珠玉光彩明亮,几乎可与日月争辉;堂前人所穿的官服光亮鲜明,灿烂犹如云烟彩霞。)均为偏正结构;均为述补结构。

(四)、节奏相应(节率对拍)

要求上下联句节奏一致,也就是上下联停顿之处必须一致。如联:上联:,下联:,上下联节奏是完全一致的。

(五)、平仄相谐(平仄对立)

中国汉字分和(详析见后)。对联十分讲究音律的和谐,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有美感。联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如联:上联,下联。(黼fǔ、黻fú:前者“黼”上声为仄,后者“黻”今声为阳平,但旧声为入声,归为仄声。)可以看出,同一联中平仄是交替进行的,相对联间平仄是相反对立的。

《联律通则》强调:即传统说法:。这种规定应该源自于传统联律。如上面例子中,上联联脚是去声,为仄声。下联联脚是阳平,为平声。但这些平仄要求并非绝对一成不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

(六)、内容相关(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就是说对联上下联所涉及的事物应当相互关联、相互映照、相互贯通、相互呼应,上下联融为一体,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此外,还应注意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三、怎样区分对联的上下联。

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历来有两种说法,即从联句意义上区分和从读音声调上区分,比较传统和权威的说法是后者。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规定:。也就是说只需看两联的最末一字(联脚),若是仄声的就是上联。

中国汉字很独特,它不仅是一种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而且每个汉字的读音又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而声调又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的区分,古今有所不同。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四种,其中平声不分阴阳统称,上、去、入三调统称。时至今日,这种或被称之为的旧声调不仅大量保留在唐诗、宋词、元曲、联句、骈俪文等讲究声韵的典籍之中,而且许多今人撰写对联或格律诗词时仍然采用。本文第一部分所采集的《红楼梦》对联自然就是这种旧声调。

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汉语声韵也是如此。我国现在流行的普通话分为四种声调,也就是普通话里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也就是普通话里的三声、四声为仄声。普通话声调没有入声,这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入声字已经分化瓦解,分别归入到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里去了。

《联律通则》规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朱天运又在《“联律通则”讲稿》里强调:笔者对此极为赞同。因为用今声编撰对联,相对来说好编、好读、好听。

因为《联律通则》实行,如果是今人用今声编撰的对联,平仄很好区分。只需按照普通话的声调区分即可。若普通话不过关,可查字典解决。例如有幅新春联:,按今声字是去声,属仄声,无疑就是上联。

当然,用判别末字(联脚)平仄时还需注意是否多音多义字。毕竟,汉语中多音多义字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同一个汉字在与不同汉字组合有时会出现意义和读音上的不同,读音不同平仄也会有变化。

如果遇到传统对联,或者是今人按旧声编撰的对联,就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易辨别平仄的入声字。这时就只能借助《佩文韵府》、《一百零六部平水韵》等之类的一些传统韵书去辨别平仄了。如《红楼梦》第53回贾氏宗祠正殿联:上联联脚字今声为阳平,应该归为平声。但旧声却是入声字,归为仄声。所以此联并不出格。类似的例子还有第40回联:也是如此。

严格来说,上下联最末一字不分平仄的对联不能算是成功的对联。但在现实中,不论是网上发表的还是居家大门上张贴的对联,竟然有好些对联上下联末字全平或全仄。而且联句中间即使按要求,仍然有词性不对品、平仄不对立、结构不对应等诸多问题。据说这是一种名为、但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对联,笔者却不以为然。有道是,任何文学形式都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和规律。既然是,只有符合的才能称其为对联。

当然,也不排除有某些对联为了突出好的意境而不得已违背联律规则。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叶子彤先生曾在《“联律通则”解读》里说过:遇到诸如此类的对联,比如上下联末字全平或全仄,就只能按照联意去判定上下联了。

四、怎样区分门的上下方位。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其一,究竟是左为上还是右为上?其二,左右方位应该按照对联的信息(主体)来区分还是按照观赏对联的人(客体)

来区分?

第一个问题说来有点儿复杂。若说是以左为上吧,有个成语叫做,意思是才能、技艺等没有能超过他的。似乎古人是以右为上。但若说以右为上吧,又有个成语叫做,意思是空出左边的座位等待尊贵的所敬重的人。似乎古人又是以左为上。诸如此类相互矛盾的例子很多,例如和就貌似矛盾的。这里不做赘述。

有人经过考证得出一个结论,原来古人究竟是尊左还是尊右,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可以说时而尊左时而尊右,甚至在同一个朝代(如明代)里也有尊左尊右的变化。根据结论显示,距我们较近的清代是以左为上的,而且我国当代社会沿用了清代以来的定规,所以对联的上联贴在门的左边才是正确的。不过,我国的却和世界不同轨,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当代国际惯例是以右为尊的。如重大国事活动中接见外宾,主人一般要把客人礼让到右手位以示尊敬。

第二个问题相对简单,即左右方位是按照对联文字的信息(主体)区分的,而不是按照观赏对联的人(客体)去区分。对联的信息是门,所以应该按照门这个主体的左边、右边定方位,而不是按照站在门的对面观赏对联的客体人的左手、右手定方位。上面已经谈到了,那么对联的上联应该贴在门的左边,而对站在门对面的观赏者来说则是右手边。

有一个极为简单的验证方法:随便找一本竖排版的书作参照,可以发现这本书的文字是从阅读者的右手边开始自上而下排列成行,又一行行顺序排列的。但这不等于说是,因为这里所说的是从阅读者这个客体的角度而言的,但对的书这个主体来说,书上的文字则是从这个主体的左边开始排列的,仍然是的。我们把主体由书换成门,就会很清楚地知道门的左边为上。

五、横批对上下联顺序没有影响。

北京故宫牌匾

上联要贴在门的左边,是正确贴对联的铁律,不应该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曾经看到有文章说,确定对联的上下联怎么贴应该以的文字顺序为准。简单说就是不论什么主体、客体,也不论什么左右方位,只看横批的首字在哪边,哪边就应该贴上联。窃以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对联中的春联、喜联以及需要加横批的联语有横批。所谓,指的是横向书写方式;所谓,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概括、补充、点睛、升华等作用的。单从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说,我国至少在之前并没有横向书写的习惯。实际生活中,遇到需要横向书写的内容如楹联横批,如牌楼、亭台、殿堂等建筑物匾额等等,即使是单字排列,仍然按照从观赏者角度而言、从文字的主体角度而言的规律的,也就是说与竖排版书籍的版面顺序是一致的。我们今天仍然能够见到的古代的楹联横批、殿堂匾额等等,一般仍是这样排版的。

成都牌匾

和现代横排版文字书写方向相一致的对联横批,即书写者、阅读者的顺序,是、之后,在西方文化不断融入的影响下才逐渐形成的。虽然这种方式和现代书写、阅读习惯完全一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但这种横批并不能改变竖排版对联的上下位置。也就是说,对联只要是竖排版书写,就必须和竖排版书籍的上下位置相一致,这是不容改变的规则,和横批的书写顺序没有关系。更何况,有大量的对联就没有横批,以横批决定上下联的方法不足取。

回到题目:对联怎样贴才算对?正确的做法是先确定对联的上下联,再把上联贴到门的左边。至于横批,文字顺序怎样排列都行。从观赏者角度来说,从右到左是师古,从左到右是切今,无论哪种形式都无可厚非。

太原牌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