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缩能活多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宋代名医,众星璀璨
TUhjnbcbe - 2023/4/3 10:02:00

五代唐慎微《经史类证备用本草》

本草,历代都有许多著作,这个《经史类证备用本草》是本实验而写的著作。《古今医统》云:“唐慎微,字审元,成都华阳人,好医,求治者不论贵贱必往。每于经史中得一方一论,必录之。时尚书左丞蒲公执*,擢与一官,不受。著有《经史类证备用本草》数十卷。”

辽国耶律庶成传递中国的医药理论

耶律庶成衔命,将中国的医药理论及技术翻译后,传到契丹,从此,契丹人懂的中国的医学。《辽史本传》:“初契丹医人,鲜知切脉审药,上命耶律庶成译方脉书行之,自是人皆通习,虽诸部族,亦知医事。”

《太平圣惠方》的资料收集

宋太宗早期在藩邸,平常日子,多留意医术,收藏名方千余首,使用都有效验。及位时,招集翰林医官,要大家将自己家传的验方献出,得到了许多验方又增加了超过一万首。于是下诏由陈昭遇与王怀隐等参对编类,每证都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病源候论》作开头,方药居次,成一百卷,太宗写序,取名为《太平圣惠方》,刻镂板颁行于天下。

陈昭遇又被召与医官刘翰、道士马志等详定本草成书,新旧药凡九百八十三种,并目录二十一卷上之。

著作《神应针经要诀》的许希

历经久远的年代,每朝每代的更迭,针灸学术逐渐没落,许希高明的针灸医术,给宋仁宗扎针后痊愈,得赏赐拜谢之后,又向西拜,问之答曰拜其师扁鹊,是个不忘本的医生。

《宋史本传》:“许希,开封人,以医为业,补翰林医学。景佑元年,仁宗不豫,侍医数進药不效,人心忧恐。冀国大长公主荐希,希诊曰:针心下包络之间可亟愈。左右争以为不可。诸*门祈以身试,试之无所害,遂以针進而帝疾愈。命为翰林属官,赐绯衣银鱼及器币。希拜谢已,又西向拜。帝问其故,对曰:扁鹊,臣师也。今者非臣之功,殆臣师之赐,安敢忘师乎?乃请以所得金,兴扁鹊庙。帝为筑庙于城西隅,封灵应侯。其后庙益完,学医者归趋之,因立太医局于其旁。希至殿中省尚药奉御,卒。著《神应针经要诀》行于世。”

高保衡、林亿有功于校正《内经》

唐朝的王冰、全元起、杨上善都曾注解《内经》,王冰注本是现今最流行的一个版本。高保衡、林亿两位在校正上的却有功。《古今医统》:“高保衡,熙宁间为国子博士,校正医书,深明方药病机。神宗诏修《内经》有功,赐绯鱼加上骑都尉。”又,“林亿,熙宁间为光禄卿直秘合,同高保衡校正《内经》,医名大著。”

钱乙与幼儿科

钱乙早就是一位有名的儿科医生,《颅囟方》就是治小儿病的方子。当钱乙看了长公主小孩的病后,册封了官位。《宋史》本传:“钱乙,字仲阳。始以《颅囟方》著名,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钱乙著作有《古今医统》讲的:“着有《伤寒指微》、《婴孩论》若干卷。”又,《医学入门》云,钱乙的治疗五脏之方,很有见地,揭开了内经之秘:“建为五脏之方,各随所宜。谓肝有相火,有泻而无补;肾有真水,有补而无泻,皆启《内经》之秘。”所以,让以后的金元时期的张元素、刘守真、张从*有法可用,而成名医。

最推崇《难经》的医生庞安时

宋朝的医生庞安时,针灸医术非常了得,有一次,他弟子李百全的邻居,过了预产期七天,各种方法都试遍了,小孩仍不能生出来,恰巧庞安时在附近,用针在孕妇的腹部扎了一针,立刻生出。为什么呢?原来小孩的手抓住了母亲的肠子,针在小孩虎口上,感疼即松手而生出来了。

《宋史本传》记载庞安时推崇《难经》,曾作如是说:“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故定阴阳于喉手,配覆溢于尺寸,寓九候于浮沉,分四温于伤寒。”

自古中医医生和学者就都很注重胃气的有无,只要是脉象中有“但弦、但钩、但浮、但沉”,而无缓和之象,就叫作“无胃”,无胃者死。庞安时五十八岁时过世,自己摸到脉象云,胃气全无,摒弃服药而殁。

用对方法治疗消渴

糖尿病,一般人以为就是中医所谓的“消渴”,《东坡杂记》说,有一位长的很帅的高大个儿,名叫颖臣,忽然得了“日饮水数斗,食倍常而数溺”的,“消渴证”,服用消渴药超过一年,而疾病更每日加重,自认为必死,都已经替儿子想好以后的路,而且也已经准备治棺衾。恰巧当时四川有位良医张立德,他的儿子正好遇上这事,为他诊脉后,笑笑说:你啊,差点冤枉误死。怎么治好的呢?取上好麝香用酒润湿后,做成十多个小丸子,用枳椇子煎汤服下,就好了。他的理由是:“消渴、消中皆脾衰而肾败,土不能胜水,肾液不上泝,乃成此疾。”颖臣的脉生热象,而且肾虚衰,是他吃果酒过度了,因此虚热在脾,是饮食兼入而饮水太多,饮用的水既然太多,就不得不多尿,并非消渴。麝香能败坏酒的质地,瓜果近麝香也会不长果实。并且枳椇能胜酒,如果屋外生有枳椇树,屋中酿酒也不会酿熟的;如果房子是用枳椇木造成的,里面也不可以酿酒。“故以此二物为药,以去酒果之*也。”

著作《三因方论》的陈无择

病因有三,就是: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不同的原因所致的病情不同,用药也就不同。用药之精,全在察病因的功夫。陈无择就是长于用方察脉,所以治病有立即治愈的效果。不但如此,就是那个病人能治不能治,都是毫不含糊。留传的《三因方论》,为后世医人所宗之。《处州府志》:“陈言,字无择,青田人,敏悟绝人,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不可救者,则预告以期,晷刻无爽。作《三因方论》,研穷受病之源,用药之等,医者宗之。其徒王硕为《简易方》并三论行于世。”

见色不迷好心好报的何澄

读明医故事的好处是,得以分享他们看病的知识,更有趣的是,知道他们之所以成为明医的原因,大概不外乎“不贪财、不好色、不要名”。因为他们的这种特性,连另外空间的神只也要帮助他们。

宋朝宣和时有位好医生叫作何澄,他的故事中,不被色迷,不贪钱财,不但得到赏赐的钱财,而且还有官位。《医说》:“宣和间有一士人,抱病缠年,百治不瘥。有何澄者善医,其妻请到,引入密室,告之曰:妾以良人抱病日久,典卖殆尽,无以供医药,愿以身酬。澄正色曰:娘子何为出此言?但放心,当为调治取效,切毋以此相污,不有人诛,必有*神谴责。未几,士人病愈。何澄一夕梦入神祠,判官语之曰:汝医药有功,不于艰急之际,以色欲为贪,上帝令赐钱五万贯,官一员。未几月,东宫疾,国医不能治,有诏召草泽医,澄应诏進剂而愈。朝廷赐官赐钱,一如其梦。”

王况与《全生指迷论》

按《挥尘余话》:王况,字子亨,本士人,为南京宋毅叔婿。毅叔既以医名擅南北,况初传其学未精,薄游京师,甚凄然。会盐法忽变,有大贾覩揭示,失惊吐舌,遂不能复入,经旬食不下咽,尩羸日甚。国医不能疗,其家忧惧,榜于市曰:有治之者,当以千万为谢。况利其所售之厚,姑往应其求。既见贾之状,忽发笑不能制,心以谓未易措手也。其家人怪而诘之,况谬为大言答之曰:所笑者,辇毂之大如此,乃无人治此小疾耳。语主人家曰:试取《针经》来!况谩检之,偶有穴与其疾似是者,况曰:尔家当勒状与我,万一不能活,则勿尤,我当为若针之,可立效。主病者,不得已亦从之。急针舌之底,抽针之际,其人若委顿状,顷刻舌遂伸缩如平时矣。其家大喜。谢之如约,又为之延誉,自是翕然名动京师。既小康,始得尽心肘后之书,卒有闻于世。事之偶然有如此者。况后以医得幸,宣和中为朝请大夫,若《全生指迷论》一书,医者多用之。

问证详细 生姜能治鹪鹩*

看病,不只是看他的脉证等,自己的知识和一般常识都要够,还要知道影响病情的,例如病人的饮食、喜好、起居等习惯,所以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四诊全参,问病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

杨吉老看病,问的详细,知识也渊博,这是医者的借镜。

一次,郡守有病,请他给诊治,问知郡守嗜食鹪鹩,而且知道这种鸟喜食半夏,半夏的*性可以用生姜解掉。

《古今医统》记载杨吉老看病:“杨介,号吉老,泗州人,世医,名闻四方。有郡守病喉痈成流注,久不愈,召介治。知其嗜食所致,惟与生姜一味啖之,食至一斤,始知辛辣而痈愈。守异而问之,答曰:公好食鹪鹩,鹪鹩好食半夏,遗*于喉间,非姜无以释半夏之*,用之遂愈。宋徽宗尝苦脾疾,诸医用理中汤不效,介以冰煎服而愈。著《伤寒论脉诀》。”

钻研伤寒 朱肱撰写《活人书》 封医学博士

朱肱的《活人书》,在医学界是一部蛮有名的书,它的作者研究伤寒,最得心应手,写成这部《活人书》。他用方速效,原因是要通晓方剂使用方法的精义。《古今医统》云:“朱肱,号无求子,吴兴人,善医,尤邃于伤寒,潜心数十年,穷经义之要,成《活人书》奏進道君,朝授奉议郎医学博士。”又,《医学入门》的故事云:“无求子,官奉议,深于伤寒,著《活人书》。治南阳太守疾,时医用小柴胡散,连進三服,胸满。公曰:宜煎汁,乃能入经络,攻病取快。今为散,滞膈上,宜乎作满。因煮二剂与之,顿安。”

论药物理的李惟熙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先生,曾撰有“用药法象”,所有的药物长的像什么,就有可能用治那个病。例如,有个药物叫“马兜铃”,长的“四开”像肺,就能治肺的病,有“补肺阿胶散”使用这个药物;药物生长的情形往上长的,就能让气向上生发……的现象。

李惟熙善论药物的理,如果医生都能如他那么的观察入微,用药就可以更精准了。《东坡志林》:“舒州有医人李惟熙者,为人清妙,善论物理,云:‘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开花背日,芡开花向日故也。’又云:‘桃杏花双仁辄杀人者,其花本五出,六出必双仁。旧说草木花皆五出,惟栀子与雪花六出,此殆阴阳之理。今桃杏六出双仁皆杀人者,失常故也。木果之蠹者必不沙烂,沙烂者必不蠹而能浮,不浮者亦杀人。余尝考其理,既沙烂矣,则不能蕴蓄而生虫;瓜至甘而不蠹者,以其沙烂也。此虽末事,亦理有不可欺者。’”

切脉入微而精准的李生

按《挥尘余话》,杨介吉老者,泗州人,以医术闻四方。有儒生李氏子,弃业,愿娶其女以受其学,执子婿礼甚恭,吉老尽以精微告之。一日,有灵壁县富家妇有疾,遣人邀李生以往。李初视脉云:肠胃间有所苦邪?妇曰:肠中痛不可忍,而大便从小便中出,医者皆以为无此证,不可治,故欲屈君子。李曰:试为筹之。若姑服我之药,三日当有瘳,不然非某所知也。下小丸子数十粒,煎*芪汤下之。富家依其言,下脓血数升而愈。富家大喜,赠钱五十万,置酒以问之,曰:始切脉时,觉芤脉现于肠部,王叔和《脉诀》云: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生肠内所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李后以医科及第至博士,李植元秀即其从子也。

许叔微学医积阴德

考试录取与否,不是说努力就一定成功的。许叔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根据《武進县志》,许叔微曾参加乡荐,不中,回程时,夜梦一位白衣人指点,云没有功德,所以不能录取。叔微还不悟,竟说没有钱不能作功德,白衣人又指点云可以学医!学医后,治病效果好,很快的就成了名医,这时再考试就中了。《武進县志》:“许叔微,字知可,毗陵人。尝举乡荐,省闱不第,归舟次吴江平望,夜梦白衣人曰:汝无阴德,所以不第。叔微曰:某家贫无资,何以与人?白衣人曰:何不学医?吾助汝智慧。叔微归,践其言,果得卢扁之妙。凡有病者,无问贵贱,诊候与药不受其直,所活不可胜计。赴春官,舣舟平望,复梦白衣人相见,以诗赠之曰:施药功大,陈楼间处。殿上呼胪,唤六作五。叔微不悟其意。绍兴壬子,叔微以第六人登科,因第二名不录,遂升第五,其上则陈?言,其下则楼材,方省前梦也。”

老年时,收集自己平生已试过的方子,并记其实验的效果、事实写作了《本事方》;并且又撰写《伤寒歌》三卷,约有百篇,都是本源于张仲景的法则。另又有《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翼伤寒论》二卷,《辨类》五卷。

陈自明与《妇人大全良方》

妇科,扁鹊当时称“带下医”,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中列为卷二,算是最重要的篇章。自那时起,启发了对妇科的重视程度。

宋朝陈自明见“《产论》、《宝庆》诸集,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简略而未备”,觉得医生很难深入学习,就搜集各家书,以及家传验方,编成了妇人《大全良方》。《抚州府志》记载如次:“陈自明,字良甫,临川人,精于医。以李师圣、郭稽中所着《产论》、《宝庆》诸集,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简略而未备,医者不能深求遍览,乃采摭诸家之书,附以家传验方,编葺成书,凡八门,门数十余体,总二百六十余论,论后列方,是为《大全良方》。金坛王肯堂为《证治准绳》,女科一部,全用其书。”

医者意也,用药用方之精,平时的训练是其一,用药之时对药物与病情的用“意”,就非训练能有突破的。《内经》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也许可以给个注脚。张锐和唐与正都同样的有用“意”这个特性。

寒热药物并用,用药之妙的张锐

治病之精,就在于得其神。《古今医统》有记载张锐的故事:“张锐,字子刚,郑州人,官为团练使。笃好医方,遂得精妙,声名远着。凡有求疗,虽及细民,皆用意为治。一妇产后患大泄喉痹,诸医谓两证不能并治,以为必死。公视之,与药十余粒,使吞之,咽通而泻止。人异之,公曰:理中丸裹紫雪耳。喉痹非寒药不可,泄泻非理中不止。紫雪下咽则消释无余,得至腹中则附子药也。夫何异!”

唐与正

医者意也,治病之精,就在于得其神。《古今医统》记载:“唐与正,不知何郡人,善医,凡人有奇疾,以意疗之,无不效。一小女患风痹赤肿,诸医以风热治之不效。唐诊视云:肝肺之风热故,治之遂愈。惟顶上高肿寸许,询其乳母好饮热酒,唐遂悟,以前剂倍加葛根,数服而消。”

又,《医学入门》云:“唐与正治饮热酒,顶高数寸,用葛花倍服而愈。治因服黑铅丹,卧则小便微通,立即不能涓滴,服诸通利药不效。公曰:乃结砂时铅不死,硫*飞去,铅入膀胱,故卧则偏重犹可溲,立则正塞水道,自不能通。用金液丹三百丸,分为十服,煎瞿麦汤下。盖膀胱得硫*,积铅成灰,从水道下,累累如细砂,其病遂愈。”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代名医,众星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