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缩能活多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回顾老人肝癌晚期拒绝化疗打麻将吃小吃
TUhjnbcbe - 2023/10/12 23:29:00

中国的抗癌语境中,癌症似乎并非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

一夜脱发、骨瘦如柴、日夜输液,精神崩溃……,在穷凶极恶的癌症面前,子女通常不惜千金救助,渴望留住父母最后的温度。

但在杭州西湖河畔,一位家境殷实的年轻女子,却放弃化疗救父,任凭肝癌晚期的老杜整日打麻将、吃牛肉粉。

直至年,病魔缠身的老杜留下两句遗言,痛苦离世之后,女儿才道出埋藏于心的隐情,一切的“不孝”竟是更大的“孝”。

孤独的老人

老顽固

年底,杭州湖畔拂过微微寒风,温度并未达到零下,却是老杜生平最“冷”的冬天。

85岁的老杜连续发烧数日,身体已经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医院治疗,一是嫌治疗费太贵,二是反感医生的“啰嗦”。

生平节俭的老人到晚年,大多如此,总是抱着“熬一熬就好了”的心态,殊不知经常忽视“小病”,往往需要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

老杜便是“老顽固”群体的一员,直医院,才知道自己的病情已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关于老杜的“插画”

由于身体素质年迈,女儿当天便收到“病危通知书”,医院坚持不懈的抢救,一只脚踏入“*门关”的老杜,终归捡回一条命。

连续3天密切观察后,老杜的精神似乎向善,饭量也与日俱增,时常惦记着外面的“潇洒生活”,开始闹着要尽快出院。

但“肝癌晚期”的萌芽不容忽视,女儿只好以调养身体为由,没让老杜住肿瘤病房,而是“哄骗”住进消化科病房。

对于肝癌晚期的老杜来说,选择普通病房无疑具有一定风险,可他依然将“乐观”展现的淋漓尽致。

健康肝脏与肝癌的示意图

住院最大的焦虑,莫过于“后来者”先出院。

治疗期间,老杜的消化科病友纷纷康复,即便晚来几日的病友也潇洒出院,唯有老杜像个犯错的“孩子”般,被医生留在病房“开小灶”。

络绎不绝的体检报告,仿佛浇灭美好幻想的凉水,让生平“好强”的老杜,第一次感到沉重的“下马威”。

每次散步遇到熟识的病友,老杜便故意大着嗓门:“能出去赶紧出去,住久了,小毛病都搞大了”,言语之间满是“好强”。

然而十天之后,医院主治医生的一封检查报告,却揭露了老杜强颜欢笑背后的“危机”。

医生和女儿在照顾老杜

由于体内的癌细胞飞速扩散,医生为老杜指出两条道路:手术或化疗。

诚然,化疗作为目前治愈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极大程度缓解病情,但也伴随着癌症的折磨和自由的限制。这一点,老杜比谁都清楚。

因此,老杜当即拒绝,并反驳医生的诊断:“我能吃能跑,再小的手术都不做。我跳几个给你看看,我老杜身体有多棒”。

这种誓不手术的“老顽固”,医生早已司空见惯,大多源于恐惧化疗的痛苦,或不愿浪费钱的心理。

但像老杜这般“争强好胜”、“追求自由”的肝癌患者,少之又少。

孤独的老人

老杜这辈子经历过大风大浪,医院,甚至从未做过体检,身体好不好全凭自己感知。

曾经,医院做白内障手术,手术刚做完一只眼睛,他便找借口溜回家,直到子女发现被“骗”时,沿着大街小巷找到天黑,才在公园里找到身穿病号服四处逛游的“老顽童”。

因此,老杜身上的“倔”并非刻意表露,早已渗透在生活琐事之中。

最终,医生拗不过这位“老顽固”,只能暂时选择保守治疗,嘱咐女儿每天盯着父亲吃药,并帮助老杜办理出院手续。

病危的老人

笑对人生

回家之后,老杜仿佛出笼的小鸟,从一公园走到六公园,逢人就打招呼、微笑示意,讲述自己与医生“博弈”的经历,生怕别人不知道老杜的“硬朗”。

每次望着父亲慷慨激动的“演讲”,女儿总是微微叹息、无可奈何,“善良的谎言”究竟能瞒多久?最终结果如何?

一切不得而知,但至少在暴风雨来临前,老杜能拥有一段无拘无束的晚年。

杭州西湖公园散步的老人

孔子云:“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用来形容老杜恰如其分。

相较于无数患者的抑郁和消极,癌症似乎并没有对老杜造成过多影响,无论身体还是精神,老杜依然健步如飞,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家休养期间,老杜经常踏着清晨的露水,前往附近的小吃街,吃上一碗滚烫的牛肉粉。

伴随温暖美味的汤汁顺着喉咙滑入胃里,驱散清晨微凉的寒气,老杜缓缓活动筋骨后,仍不忘给瘫痪卧床的老伴带一碗解馋。

牛肉粉丝

由于身体不善,老伴每次都吃不了多少,但老杜依旧笑得那般灿烂,生活不正是如此吗?

人这一生,其实很短,不仅要吃合适的,偶尔也要吃点喜欢的,在合理范围内,遵从本心和快乐,才是晚年难得的至宝。

因此,癌症对于老杜来说,根本算不上“坎”,顶多是生活中的调味品,让他切实感受到生命的酸甜苦辣。

老杜想得很开,85岁的寿命已超过大多数人,即便没有换上癌症,还能多活几年呢?

毕竟,落叶归根乃世间常态。

这种看似平淡如水的价值观,却是无数患癌者望尘莫及的心态。

孤独的老人

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全国新发癌症病例高达万,插管、输液成为无数患者的柴米油盐。

庞大的数据中,癌症并非导致患者离世的全部原因,更多在于并发症的“抑郁”和“消极”。

无论身份和地位,这些患者终归是“双弱群体”,身体弱,精神弱。真正能做到老杜这种“笑对癌症”的人,万里挑一。

除去吃牛肉粉,“打麻将”也是老杜的乐趣,他负责带张小桌子,老友负责带麻将,四个人均八十岁的老人,却活得比年轻人都潇洒。

这张小小的麻将桌,往往能为老杜带来耐人寻味的哲理。

折叠“麻将桌”

小麻将,大智慧

麻将作为中国古代发明的智力博弈游戏,一张“筒”、一张“条”、一张“幺鸡”,构成火遍大江南北的消遣,蕴含深厚的智慧和哲理。

老杜虽然好强,却从不“耍赖”,即便嘴上不服输,却从未与人争执,时常将“明日再战”之类的言语挂在嘴边,转身吃上一碗牛肉粉后,烦恼便烟消云散。

人生就像打麻将,谁也无法一直遇上好牌,有些事情不能听天由命,即便拿到“烂牌”,亦要厚积薄发、把握机遇,玩出自己的精彩。

麻将桌上,老杜是个潇洒坦然的“小老头”,但在生活中,老杜的“顽固”却显得风趣幽默。

公园打麻将的老人

出院以来,女儿担心老杜郁闷出事,打算给他购买手机,这让年迈的老杜激动的像个孩子。

可当老杜发现手机竟是“老年机”时,气的吹胡子瞪眼,当即与女儿展开“游击战”,每次出门前都将老年机偷偷藏在卧室,依旧选择现金支付。

女儿并非舍不得花钱,而是担心父亲在网络看到病友的痛苦后,感同身受日渐低迷。毕竟,许多癌症患者的悲哀,正是从失去希望开始。

老杜是个“潮流”的老头,不愿被手握智能机的老友笑话,将使用老年机与“承认年迈”挂钩。

有些事情一旦接受,年迈便会成为“消极懒散”的借口,容易滋生“逆来顺受”的心理。

至于如何避免糊涂?老杜自有妙招。

老年机

患癌以来,老杜做饭的次数虽然减少,质量却精益求精。

每至清晨,老杜便会步行前往附近的菜市场,经常因为一毛钱,与小贩展开激烈的“讨价还价”,这种旁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行为,老杜却乐在其中。

其实,像老杜这种癌症患者或身体不善的老人,生活如同一潭死水,索然无味。如果经常泛起“讨价还价”类似的波澜,往往能缓解头脑的衰竭。

但岁月不饶人,老杜终归年迈,以至于平白无故“消失”那次,至今让女儿记忆犹新。

菜市场买菜的老人

那天,由于老杜将老年机藏在卧室,一整天杳无音讯,直到深夜才在余杭的弟弟家找到。

女儿又急又担心,忍不住用杭州方言抱怨:“年纪噶大了,真当弄不灵清”。

电话那边,老杜满不在乎:“慌啥西?我又不是老年痴呆,我知道你们骗我,癌症都不告诉我”。

寥寥几句,让女儿感到晴天霹雳,原来自己精心维护的“温室”,并未取得成效,父亲早在第一次配药时,便已清楚病情。

医院导示图

服药期间,老杜便发现这些小药片“不对劲”,而后以“锻炼身体”为借口,自告奋勇前去取药,通过医生得知这是“抗癌药物”。

这场博弈之中,老杜胜了,女儿败了,侧面印证老杜思维逻辑的缜密清晰、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但在另一场对抗中,老杜便显得力不从心。

抗癌药物示意图

带着尊严离去

年9月,老杜的病情急转直下,肝腹水引起肚子胀大,双脚肿的像个“胡萝卜”,加之体内的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导致各种并发症爆发,日夜饱受折磨。

即便夜不能寐,医院,好在女儿及时摆出苦肉计,结合软磨硬泡的说辞,终于战胜这位“老顽固”的心理防线。

9月26日,医院,腹腔已经出现感染,身体状况岌岌可危。

医院

患癌两年期间,金医生经常因为建议治疗,被老杜“骂”出病房。

可这次情况不同往日,出于医生道德底线,金医生只能严肃劝说:“听话点,否则你要骂不动了”。

这一次,老杜似乎感受到生命枯萎的气息,索性拒绝化疗,向子女留下两句遗言:一,捐献遗体,帮助医学科研;二,如果条件允许,希望抓一把骨灰,埋在西湖边的大树下面。

那片树林,便是老杜生前打麻将的“小基地”,老人想在春暖花开之时,欣赏西湖美景。

西湖公园的小树林

经过半个月的治疗,老杜的身体居然渐显康复,再次嚷嚷着要出院,令金医生感慨笑道:“又可以荡西湖去了”。

出院那天,金医生专程护送老杜踏上汽车,但随着车门关闭,金医生悄悄对女儿说:“这是我见过生命力最顽强的老人家,但肝癌症状已到第三晚期,要做好思想准备”。

车窗内,老杜欢呼雀跃;车窗外,女儿痛苦万分。

回到家后,老杜抱着鲜嫩可口的豆腐脑,一口气吃下大半碗,这让女儿感到一丝慰藉,证明老杜的食欲并未大减,生命尚有希望。

可从第二天起,老杜的身体日渐萎靡,住医院,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医院

年10月11日,老杜猛然扯下心电图,自称晚上睡觉不方便,女儿随口解释道:“这是心电图,医生需要监护你的身体状况”。

或许是明白“24小时监护”的寓意,那天深夜,坚强的老杜第一次流泪了。

女儿曾表示,如果可以治好父亲,即便倾家荡产都愿意,一声父亲,一生父亲。

可对于“顽固”的老杜来说,女儿只能拒绝化疗,不开刀不手术,尊重他的选择,任凭一位肝癌晚期的老人打麻将,吃牛肉粉……

年10月22日,老杜永远离开了热爱的人间。

老杜女儿接受采访所言

那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没有遗憾,没有悲伤,只有老杜潇洒的笑容。

从肝癌晚期到笑对人生,从一碗粉丝到一场麻将,老杜似乎没有过多痛苦,也未留下人生遗憾,而是乘着幸福的小船离去。

无痛无疾,是无数老人梦寐以求的晚年,老杜却在肝癌晚期的痛苦之上,用豁达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绘出别样的精彩人生。

如果老杜接受化疗,能否治愈不得而知,但幸福和洒脱将会大幅减少。

或许,女儿尊重老杜“尊严死”,并非“不孝”,而是更为暖心的“孝”。

孤独的老人

关于“尊严死”,始终争议不休,但在年1月1日,“生前预嘱”以立法形式在我国深圳首次正式落地。

如果无法治愈的病人在生命末期立下“不做无谓抢救,拒绝插管治疗”,医院和家属将给予尊重,并帮助病人平静的离世。

“生前预嘱”的实施,侧面说明“尊严死”的发育雏形,但与“安乐死”天壤之别,依然不可注射药物,需建立在人权和法律的基础之上。

深圳开始实施“生前预嘱”

从道德角度出发,我们不愿看到生命消极枯萎,却必须思考癌症患者踏入“歧途”的缘由。

据年全国癌症患者数据显示:80%的恶性肿瘤病人患有心理痛苦,重度抑郁症比例高达18%,有明显心理障碍的患者高达33%~44%。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无数的癌症患者用生命代价,再次印证“乐观”对于抗癌的积极性。

人这一生,与其匍匐在癌症脚下,不如挺直腰板战胜恐惧,该吃吃该喝喝,尽到自身最大努力,“无憾”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或许,老杜吃的不是粉丝,而是困境的顺滑;喝的不是汤汁,而是生活的通透。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顾老人肝癌晚期拒绝化疗打麻将吃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