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萎缩能活多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小心这种毒物一家四口误食致肝损害,每年
TUhjnbcbe - 2024/5/6 1:44: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两天深圳雨水较多正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之时。

每年这个季节

很容易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3月29日深圳就发生了一起

因食用野生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

3月29日,深圳市一家四口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而医院。经医生询问得知,他们是在梧桐山采摘的野生毒蘑菇,并于周六晚上食用。

其中,73岁的老父亲食用最多,大概有10颗左右,还喝了两碗汤,导致出现肝肾损害,其余家属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症状。

根据调查,高度怀疑为白毒伞鹅膏中毒。

其实,类似的案例

今年在深圳并非首次发生

日前,在紧挨着深圳龙岗的惠州

3名市民在山上采摘蘑菇

不料吃完恶心呕吐,情况严重

医院治疗

近日,惠州有三人从居住地附近的山上采回蘑菇,还赠送给另一名朋友,几家人各自在家中与家人煮蘑菇汤喝或炒着吃,一共5人吃了蘑菇。

结果半夜5人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医院治疗,不见好转,其中医院接受治疗。

经调查,为食用毒蘑菇引起中毒,经上级专家形态学鉴定,高度怀疑蘑菇为白毒伞(鹅膏菌),此菌含有的毒肽类毒素毒性极强,中毒死亡率高。

两个案例皆高度怀疑

为白毒伞鹅膏中毒

这“白毒伞”到底什么来头?

白毒伞:发现十余年间

已有近百人死于该蘑菇中毒

“白毒伞”在深圳并不罕见

在凤凰山、碧岭均有发现

俗称白毒伞或白毒鹅膏

致命鹅膏年最早在广州发现,是目前为止造成广东毒蘑菇中毒死亡数量最多的一种。

发现十余年间,已有近百人死于该蘑菇中毒,中毒患者目前也无特效解毒剂。

另外,深圳的气候适合蘑菇生长

专家对深圳梧桐山、凤凰山、银湖山

和碧岭及周边地区野生蘑菇进行了调查和采样

除“白毒伞”外

还有这些毒蘑菇在深圳最常见

这些毒蘑菇深圳也有

假褐云斑鹅膏

坪山碧岭发现有大量假褐云斑鹅膏,中毒后潜伏期短,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也有造成肾损伤的报道。

粉孢牛肝菌

在凤凰山、碧岭、梧桐山均有发现,其中有些种类可以食用,有些中毒后有消化道反应、有些可以引起神经精神症状。

不同种类的牛肝菌混生在同一林地,外形很难辨别。

丝盖伞

在梧桐山登山路边发现,含有神经精神型毒素,中毒表现为瞳孔缩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类似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毒蕈碱”样症状。

另外,现在还有不少

关于“蘑菇”的传言

常常让人信以为真

这些传言都是骗你的!

吃蘑菇中毒的新闻,每年都数不清,但还是有无数人为了一口鲜美而冒险。其中一个原因是民间有很多“大神”,自认为掌握了一套识别好蘑菇和毒蘑菇的秘诀。

这些秘诀在网上一直有流传

但其实都是坑!

01

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

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02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

这也是错的!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03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04

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实际上,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05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06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那究竟什么方法靠谱?

对于不认识的蘑菇

不采!不买!!不吃!!

万一中毒咋办?

1、立即呼叫救护车;

2、马上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3、加盖毛毯保温;

4、医院。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医院检查;

5、保留毒蘑菇样本,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总而言之

来历不明的蘑菇

不摘!不买!不吃!

答应我,每个人都要做到!

延伸阅读:

常见食物中毒有哪些?如何预防?

常见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又该如何预防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营养源研究所的专家。专家将“食物中毒”分为四类:化学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性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和不明原因中毒。针对几种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木耳中毒

原因分析

许多菌类都含有营养成分,可以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干的时候,微生物没法生长。一旦泡水,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种微生物,变成培养基。如果运气不好,其中可能会增殖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它会产生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凶猛。“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就泡过的木耳认真清洗过,又在沸水中焯烫过,毒素还是没法完全去掉。”

预防措施

1.这些食物在泡发时,一定要放在冰箱冷藏室里泡。冰箱的作用是通过降温来延缓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抑制致病菌的产毒效率。

2.泡发的时候,一定要先把食材表面洗干净,然后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干净的水来泡。不要给微生物提供更多的营养来源。

3.泡发各种干货之后,如果发现它们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异味产生,都意味着微生物已经大举进驻,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丢掉。

4.不要一次泡发过多的干货。泡发后一定要尽快吃完,泡好之后在冰箱里储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如果泡发后24小时吃不完,建议分装在保鲜袋里,放冷冻室保存。取出之后再蒸一次或煮一次,保证杀菌。

海鲜中毒

原因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如果处理不当,如未经过充分的清洗,或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吃法不当,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如水焯、盐渍、烧烤等均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1至18小时,最短为4至6小时,长者达32小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继而腹泻,每天5至10次。

预防措施:

用餐时注意辨别食物的新鲜度,

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内生的海产品。

第二,对海产品定要烧熟煮透,螃蟹要蒸30分钟,大虾要煮沸10分钟,才能保证该菌体被全部杀死。

第三,吃海产品要现吃现做,做熟后盛装在经过消毒的容器内。剩下的或存放时间过长的海产品,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四,盛装过海产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员的手应经过彻底洗刷消毒后,才能接触熟食品。

生豆浆中毒

原因分析:

生豆浆中的毒素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发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在饮用前,没有将豆浆加热透。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伴有腹痛、头晕、乏力等症。

豆浆加热不透的原因主要是,加热时搅拌不匀,锅底部分变稠甚至烧糊,从而影响加热;豆浆在沸腾之前会起很多泡沫,有人往往误认为豆浆已经煮开而停止加热。

预防措施:

预防豆浆中毒的根本方法就是把豆浆彻底煮开后再饮用。对于豆浆有必要在沸腾连续10分钟后进食。

其它食物中毒

四季豆:四季豆的外皮含有伤肠胃的“皂素”生物碱(尤其在豆的两头及荚丝中特别多),只要彻底煮熟四季豆,毒性就能被破坏。

红薯:削开发黑的皮,如果皮底下这一块,呈现一片褐色,那就是黑斑红薯了,有毒物质是一种叫做长喙壳菌的细菌,吃多了会恶心呕吐,更严重的则会伤及肝脏甚至造成昏迷。

马铃薯:一旦发芽会产生龙葵碱的毒素,不吃生芽多、有黑绿色皮的马铃薯。轻度发芽的马铃薯在食用时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并充分削去芽眼周围的表皮,以免误食入毒素而中毒。

小贴士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营养源研究所每月不定期招募公众进行全身亚健康扫描、动脉硬化检测、量子全营养分析、骨折风险评估等健康预警项目。市民可拨打-提前预约咨询。

相关

吃西瓜别贪多贪凉,隔夜西瓜尽量少吃

吃了隔夜西瓜会中毒吗?会!记者在京杭高铁列车上就遇到了一位中年男士因在车厢里吃了头一天冰好的西瓜,突然腹痛难忍,满头是汗,好在随车有医生指导并提供了药物;另据媒体报道,最近湖南的张先生吃了隔夜西瓜后突然腹痛,辗转求医后被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经紧急手术切除发生坏死的长约70厘米的小肠,这才保住一命。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告诉记者,西瓜放在室外几个小时细菌就会成百万地增加,进入冰箱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但也绝不是一劳永逸,一旦保鲜膜包裹不严,或者搁置时间过长,照样会产生大量的细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食用隔夜西瓜,现切现吃。一旦发现有变质,一定要舍弃。”

针对有人在夏天就把西瓜当成了主食,食品营养学专家范志红表示,西瓜每次吃一片就停嘴比较好。她直言,人们很少会吃一块西瓜就停下,所以在很多家庭当中,夏天吃西瓜对血糖上升的贡献往往比想象中要大。

此外专家建议,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不要吃冰镇西瓜,否则西瓜刺激胃肠道,可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有果糖吸收障碍的人,也不适宜吃西瓜,否则果糖吸收不完全,导致果糖进入大肠,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导致果然分解产生气体,导致腹痛,腹胀。细菌分解产生的物质,还可导致渗透性腹泻。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龙岗疾控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心这种毒物一家四口误食致肝损害,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