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不是离癌变不远了?我上网搜过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这个要怎么治?能不能治好?”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消化科的医生都遇到过吧?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患者在没有得到答复的时候都会很担忧,变得焦虑紧张,常常会四处寻医问药,甚至要求多次进行胃镜检查。对此,医院医院消化科的杨昕表示:萎缩性胃炎患者其实不用过分焦虑!
胃黏膜的萎缩受多种因素影响
杨昕表示,目前大众对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的过度解读与恐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公认的胃癌前疾病,我国又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所以他们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她说,但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中间还要经过肠化生、异型增生两个阶段,需要的时间较长,即使发生胃癌也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不用太过“杞人忧天”。
至于胃为什么会萎缩?杨昕表示,胃黏膜的萎缩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就是近年来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的幽门螺旋杆菌,它的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胃萎缩的患者胃黏膜上都可以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幽门螺旋杆菌的分布和胃部炎症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和年龄也有关系。”杨昕说,年龄越大,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越差,同时若饮食单一,缺乏相关营养因子,可能会发生胃萎缩;胃反流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动力异常、肝胆道疾病及远端消化道梗阻等疾病,也有可能会导致胃黏膜萎缩。
“还有就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经常食用腌制、熏烤、油炸等食物,饮食过咸等,都会给胃带来很大的负担。”杨昕说,如果已经出现胃炎了,且没有及时治疗,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刺激,综合作用下,就会导致胃黏膜出现异常。
治疗方法较多以针对病因为主
杨昕表示,虽然每位患者出现萎缩性胃炎的原因不尽相同,且多数萎缩性胃炎无明显症状,但在治疗时,医生一般会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来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改善胃动力等,治疗的目的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炎性。
“我们常常会建议患者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杨昕说,幽门螺杆菌的细胞毒性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增生性或萎缩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可改善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状态,有效预防癌变。我国共识意见指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有家庭聚集性,为根除彻底和避免再感染,所以医生都比较提倡分餐、使用公筷,不共用水杯、牙刷等。同时建议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检查,对检查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
在治疗中,还经常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但值得注意的是,胃黏膜保护剂只有规范治疗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它的基本作用机制分为防御因子增强型和炎症抑制型两大类,有的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的是对外防御胃酸侵蚀,对内修复黏膜损伤、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进糜烂愈合。
“中医药在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胃黏膜炎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杨昕说,近年来,一些中成药的使用让更多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缓解了症状。这些中成药不仅可以逆转胃黏膜的萎缩、肠化或异型增生,还可以缓解其他一些临床症状。
无特效药物建议定期复查胃镜
据了解,虽然医生能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萎缩性胃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这成为这种病症在治疗上的一大桎梏。“而且很多患者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等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胃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随访,方便医生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防止胃癌发生。”杨昕说。
而在我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就曾明确指出: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萎缩并伴有肠化生者1年左右随访一次;不伴有肠化生或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遵医嘱(通常于2-3年后)进行胃镜检查;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需要立即确认,证实后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所以,从整体上来说,萎缩性胃炎是由胃黏膜长期炎症演变形成的,是临床常见病,做好管理和治疗才是预防胃癌的重要环节。”杨昕表示。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防治
“我们之前提到了,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特别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杨昕表示,比如清淡饮食、避免过多摄入食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避免长期吸烟、大量饮酒、过多饮用咖啡和浓茶;尽量避免食用腌制、油炸、熏烤等食物;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有消化不良症状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可以给予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
“还可以适量补充微量元素。”杨昕说,这是因为某些维生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进程。叶酸与DNA的合成、修复及稳定密切相关,适量补充叶酸可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病理状态而减少胃癌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已经确诊是胃癌的患者就不能再使用叶酸进行干预了。山西晚报记者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