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外科手术一直以来都在结直肠癌综合诊疗(MDT)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微创技术现在更是外科手术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方向之一。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疗效如何?今天开幕的第八届亚洲机器人和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年会传出消息:世界范围内最大样本量研究显示,我国机器人辅助结直肠手术安全有效,全体患者5年生存率近八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先进治疗方案赢得生机
年,57岁的齐先生被诊断为直肠癌肝转移,但由于肝转移病灶多达7枚,又分散在整个肝脏,无法手术切除。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第一时间为齐先生进行了转化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以期望缩小肝转移灶,争取手术机会。遗憾的是,转化治疗4个月后肝内病灶仅仅是停滞不前,并没有显著缩小。
转移性肠癌患者如果无法手术该怎么办?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外专家的难点问题之一。MDT团队与齐先生仔细沟通后为其制定了ALPPS(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的肝转移手术方案,这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极致的微创使原本不可能手术的齐先生可以在接受化疗的情况下,连续进行3次大手术,并迅速恢复投入到后续治疗中,随访至今近两年没有复发转移。
机器人手术安全有效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在大会上汇报了一项世界范围内最大样本量的机器人辅助结直肠手术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共有全国28家中心参与,截至年底总计纳入例患者,占同期全国机器人手术总量72.2%。结果显示,机器人手术量逐年迅速增长,被广泛用于右半、横结肠、左半、乙状结肠、多脏器联合切除等多种结直肠癌根治术式,且安全有效,全体患者5年生存率77.6%。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本次成功申办第八届亚洲机器人和腹腔镜结直肠外科年会,这是该年会首次登陆中国,标志着中国在结直肠微创外科领域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17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位结直肠微创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申城。
医工交叉加速创新
医院结直肠外科创立于年,在秦新裕教授、许剑民教授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内先进的现代结直肠癌诊疗中心。截至年10月底,医院结直肠癌中心团队已完成各类微创手术超例,其中机器人手术超例,位居全国第一。
此外,结直肠癌中心还成立了我国内地唯一的机器人结直肠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累计培训学员超过人。中心联合肝外科和胸外科完成了世界首例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直肠癌肝肺转移灶三灶一期切除术,同时开展多项新技术和临床研究;牵头制定国内首部《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版)》,还成立上海结直肠肿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据介绍,工程中心以临床需求为核心,产学研紧密结合,旨在加速微创手术技术创新,实现微创设备国产化,目前已有部分微创设备投入应用,累计销售额超1亿元。
新民晚报记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