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超声
作者:冀鸿涛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我是超人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7岁,二十余年大量饮酒史,近两周感上腹不适、乏力、纳差伴腹胀。
超声影像:肝脏体积缩小,形态失常,被膜凹凸不平。肝脏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可见不规则片状偏强回声,呈“鹅卵石”样改变,未见明确结节。肝静脉内径明显变细,门静脉内径增宽至1.4cm,内部血流信号充盈良好,入肝血流流速25cm/s。胆囊壁增厚水肿,壁厚1.0cm。脾脏增大14.6cm×5.3cm,脾静脉增宽,内径1.2cm。肝周、脾周及腹腔低位可探及大量游离液性暗区,最深处约5cm。
图1肝内回声粗糙不均,可见多个不规则片状及结节样偏强回声区,呈“鹅卵石”样改变(三角所示),肝周可见腹水(*号所示)。
图2肝脏萎缩,形态失常,被膜凹凸不平(三角所示)。肝静脉内径变细(箭头所示),胆囊壁增厚水肿(*号所示)
图3门静脉内径(三角所示)增宽,内部血流充盈良好,为入肝血流(红色表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
图4脾脏增大(*号所示),脾静脉(三角)内径增宽(蓝色表示血流方向背离探头)。
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增宽,胆囊壁增厚,脾大,腹水)。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也是人体物质代谢的“化工厂”。肝脏由韧带“悬挂”在腹腔内,韧带有一定的伸缩性,因此肝脏的位置可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如深呼吸时肝脏可下移或上抬,孕妇、有腹水者肝脏可上移。
肝脏的表面有一薄层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被膜深入肝内形成网状支架,将肝实质分隔为许多具有相似形态和相同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为肝小叶。肝脏由无数结构相同,大小及形态相似的肝小叶组成。肝小叶由肝细胞和其毛细胆管及血管组成。
简单的说,就是肝脏是由一块一块的棱柱体样小块构成的,这些小块就是肝小叶。肝小叶内的肝细胞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了解*、代谢、消化、灭活激素等功能,所以说它是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放大镜里可以看到,肝小叶里面主要是由肝细胞、血管和血窦组成。
如果肝脏是一座城的话,那肝小叶就是城里的村落,肝细胞就是一个个家庭,血管就像是河道,血窦就像是小池塘。肝小叶这个村主营业务都是针对血液的,原料是血液,经过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一系列化学技术处理的最终成品还是血液。为了运输、存储这些血液,满村河道畅通,水塘充盈。
肝硬化后肝脏的变化
超声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特异性不强,有时仅见肝脏肿大,回声稍增粗、密集,无特征性的表现,我们不做特别介绍。我们主要和大家介绍一下肝硬化中晚期的超声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肝脏形态、轮廓的变化:
①肝脏各叶大小比例失调——肝右叶及左内叶萎缩,尾状叶及左外叶肥大,严重者肝门右移。
②肝脏表面高低不平,肝包膜增厚不规则,呈波浪状、锯齿状或凹凸状。
2)肝实质回声的变化:
①肝内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质,有时可见网格状高回声,这种肝实质回声表现以病*性肝炎患者明显;而酒精性肝硬化的肝实质回声可表现为细小密集增强,不如病*性肝炎所致肝炎的肝硬化回声不均。
②再生结节明显时,肝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稍高回声或低回声结节样回声,形态圆形或类圆形,大小1-5mm。
3)肝内管道结构的变化:
肝静脉可部分不现实或呈粗细不一、弯曲的不规则状,肝静脉内的血流走向僵直,可呈双向流动,可合并血栓形成。
4)门静脉高压征象:
①门静脉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13mm,血流速减低,PSV<15-20cm/s,门静脉内还可继发血栓。
②脾脏肿大,脾门静脉增宽。
③有时可见曲张的胃左静脉(内径>5mm)。
④腹腔积液。
5)其他征象:
胆囊壁水肿——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征。
本套书共16章,介绍了腹部脏器与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病理和超声表现要点,内容涵盖超声基础知识、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超声造影、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腔内超声、介入超声等,并附以典型的超声图像多幅,图文并茂,较第1版增加了超声基础知识与近年的新进展、新图片,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各种疾病超声诊断的理解与学习。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的讲述了肝疾病的超声诊断,内容非常的好!推荐大家!
更多超声好文尽在↓↓↓
???点击“阅读原文”,逛超人自己的书店,啥都有。
点在看,给小编加个鸡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