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胰腺癌1.病理与临床胰腺导管细胞癌,简称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系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胰腺恶性肿瘤的95%。其他还有内分泌细胞肿瘤及非上皮性肿瘤。导管腺癌病理上为致密的纤维化硬化性病变。约60%~70%发生于胰腺头部,其次为体、尾或全胰受累。胰腺癌的大小和外形不一。边缘有的清楚,有的模糊不清。呈硬结节样,肿块中心常有坏死。由于胰腺淋巴引流丰富和缺乏胰周包膜,常发生其他脏器或淋巴结的转移。
临床上胰腺癌40岁以上男性多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确。胰头癌常直接侵犯或压迫胆总管胰内段,多出现进行性阻塞性*疸,临床就诊相对早。胰体尾部癌往往出现持续性腹痛、腰背痛或发现上腹深部肿块时而就诊。胰腺癌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约5%。
2.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侧缘出现压迹、双边征或反“3”字征。十二指肠内侧壁粘膜皱壁平坦、消失破坏、肠壁僵硬。ERCP可显示胰管狭窄和阻塞,如已有阻塞性*疸,ERCP和PTC可显示胆总管在胰腺段的梗阻。
(2)CT表现:CT能较清楚的显示病变解剖细节。CT平扫肿瘤的密度常与胰腺的密度相等或略低,故可发生漏诊。较大的肿块胰腺局部可增大。病灶内可出现坏死、液化,形成低密度区。胰腺癌属少血供性肿块,增强扫描时肿块增强可不明显,呈相对低密度。胰管、胆管扩张可形成“双管征”,为胰腺癌的常见征象。胰腺癌可伴有胰体尾萎缩或引起远端潴留性假囊肿。胰腺癌进一步发展,可使胰周脂肪层消失,邻近组织血管可被推移或包埋。胰周、腹膜后、肝门淋巴结和肝内可发生转移。CT对胰腺癌能作出较为准确的术前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与准确性较高。条件允许时应常规进行术前螺旋CT双期扫描以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细节。
(3)MRI表现:MR可显示胰腺大小、形态、轮廓的改变,局部肿大,轮廓不规则。T1WI上肿瘤信号一般稍低或等于正常胰腺,坏死区信号更低,T2WI上则为稍高信号且不均匀,坏死区显示为高信号。使用T1WI脂肪抑制和动态增强GRE序列观察胰腺肿块可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MRI能较好地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的扩张,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及胰管在T1WI上显示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MRCP可以直接显示胰管梗阻的部位、形态、程度。胰腺癌多向周围侵犯,常有组织血管受累和淋巴结转移。这些改变在SET1WI上能够较好显示,表现为在高信号脂肪组织背景衬托下,被侵犯的组织结构及淋巴结转移灶表现为低信号。SE序列T2WI脂肪抑制序列和动态增强实质期T1WI脂肪抑制序列能够明确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高信号。
3.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应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胰头癌还需与胆总管下端肿瘤、壶腹癌等鉴别。
版权声明本